11月2日,广州公司设计总监郑洲受邀参加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2015—2016学年第1学期课程设计公开评图答辩,并被特聘为华工评图答辩校外专家评委。

肖毅强院长为郑洲颁发校外专家评委聘书
为培养学生们对设计的表达与更接近建筑师实践工作,华工建筑学课程设计评图采用了校内外专家参与的分组公开答辩形式,为同学们提供更多表达自己设计理念和相互之间沟通交流的机会。此次课程设计题目是“高校青年公寓设计”,要求学生理解建筑空间的尺度、形式等要素与人体及其行为之间的关系;掌握功能空间组织的基本逻辑和技术体系的基本原理。

评图分为4组各25名同学进行,同学们分别展示设计图纸及模型,并在指定时间内对其方案进行阐述,向指导老师与专家评委表达其方案构思及特点;然后由专家评委对其方案做出提问或点评。答辩环节中,郑洲作为校外评委,与华南理工大学冯江老师一道对同学的设计进行了点评,并从设计实践的角度对25名学生的设计作品指出问题所在并给予指导。
郑洲在评图中指出,虽然从实际角度看二年级学生的设计还存在着很多技术与考虑不周全的地方,有些还存在着一些明显的“BUG”。但学生们没有受太大方向约束的影响反而展现了他们思路的多样性与灵活性。同一块地形,同学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项目,或从用地,从功能或从单元出发,都有其对项目不同的理解和独特的想法,从而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布局方向,思路很发散,视角也很新颖独特,展现了丰富的可能性。这点对设计的初期,对设计者的思维发展,这种多样性是非常好的。


郑洲还笑谈到自己二年级时的设计作业,“他们比我们那时候做得好,一是方案成果表现出来的成熟度会比以前高了;二是表达的方式比以前丰富了很多,包括钢笔淡彩,SU模型渲染,丰富的排版等都是以前我们那代“穷”学生没有意识到这样做的这与现在的学生信息量丰富了,眼界与见识也要比之前的人更开阔。三是对模型的重视度很高,懂得用模型表达空间,这是一个很好的工作方法,毕竟建筑师是思考空间为主体,模型是最直观推敲与表达空间的手段。四是这次课程设计开始答辩训练,同学们都专门做了汇报的PPT来阐述自己方案的特点。汇报PPT不等同设计图纸的堆砌,其实是一个对自己方案特点的概括与提炼过程。是建筑师很重要的一个技能。从学生时代开始就有针对性地对其概括能力与口才表达能力的训练,是对比我作为学生时代很大的一个进步,对以后的职业实践生涯非常的有意义”。



在对学生的指导建议中,郑总表示,青年公寓设计毕竟是一个社会中比较常见的建筑类型,同学们还是应该注重对人体尺度的把握,了解日常生活中家具摆放,生活功能需求这些基本的东西。不管什么样的建筑都是人去使用的。同时还是要加强对空间布局的逻辑理性思维,做好了这些基本的东西,才能使好的创意更有说服力,功能与创意能高度融合,令使用者愉悦,这样才是一个好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