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师下乡"周年回顾在广州举行,执行总裁邹展宇受访谈乡建

2015-11-05 作者: 华阳国际



图书首发暨“三师下乡”周年回顾活动在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举行。图片来源:广东勘察设计网


11月3日,《乡愁:关怀与唤醒——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下乡服务活动周年访谈录》(以下简称《访谈录》)图书首发暨“三师下乡”周年回顾活动在广东工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举行。


广东省副省长许瑞生,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厅长王芃、副厅长蔡瀛及相关领导、部分志愿者及村长代表、高校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华阳国际设计集团执行总裁邹展宇亦受邀出席。



《乡愁:关怀与唤醒——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下乡服务活动周年访谈录》出版


“三师下乡”活动,指的是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专业志愿者下乡服务,活动开始于2014年9月6日,已持续开展活动一年多。为了反映志愿者们下乡服务活动的经历、感受和心声,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组成编委会,花费四个多月时间采访了25组“三师下乡”志愿者,完成了《访谈录》编辑工作。


邹展宇先生作为“三师下乡”的第二批专业志愿者,接受了访谈小组的访谈


邹展宇先生作为“三师下乡”的第二批专业志愿者,接受了访谈小组的访谈。在访谈中,他讲述了自己的乡村记忆以及对乡村问题的看法,并指出,对乡村的保护可以分为两块:一块从规划形态、建筑形态上保护;另一块是生活方式上的保护。


他以华阳国际结对支持的佛山市禅城区罗格村委孔家村为例,阐明了他的“乡建观”,在谈到以怎样的角度来介入乡建时,他表示:乡建的主体——村民,应该统一认识,即以后“我们”要做成什么样的乡村,“我们”的定位是什么,这方面大家要达成一致的方向,乡建才能推行下去,这是乡村建设的基础,也是关键之处。



回顾展介绍了华阳国际的乡建行动


《访谈录》首发仪式是“三师下乡”周年回顾活动中的一个组成部分,许瑞生副省长为受访者代表、地级市代表、村长代表和学生代表赠送图书,鼓励服务活动的各方参与者再接再厉。


广东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协会曾宪川会长则在发言中表示,众人拾柴火焰高,他期待着“三师下乡”服务活动能够获得社会各界的广泛支持,共同为建立广东的宜居乡村,延续美丽的乡愁贡献力量。






邹展宇五论乡村建设



摘自《乡愁:关怀与唤醒——广东省“三师”专业志愿者下乡服务活动周年访谈录》。


1

像我去到的罗格村,其实他很明确想我们去主导旅游开发,因为他本来的定位就是生态旅游开发,自己也想在这里面做文章。这个我觉得非常正确,因为现在大家对农村的理解在改变,我们也想多去体验乡村生活,体验文化和民俗,这个村的定位其实很不错,而且他正在往这个方向在走,所以他做了一些旅游规划。我觉得很好还因为旅游可以和保护结合,因为既然开发旅游就要保护原来旧的乡村形态,然后再保护农村的生活方式。






2

对乡村的保护可以分为两块,一块从规划形态、建筑形态上保护;另一块是生活方式上的保护。比如村里很多老人小孩都很喜欢待在池塘边、大榕树底下,小孩光着屁股在那里走来走去玩水,老人就在大榕树下喝茶、抽烟、聊天、下棋,这些都是生活方式,只要保护好这种形态,大家就会把它继承下来,但假如把榕树砍掉,那就全部都没有了。乡村还有一部分属于文化和民俗方面的价值,旅游就是要发掘他的文化内涵和独特性,这点我们在传统村落的保护中应该注意。





3

设计师不应该只关注设计,我一直以来的观点是设计师应该是一个社会学家,也是一个心理学家,设计师除了懂设计之外还需要懂社会学、历史学、心理学、行为学等,懂我们自己的文化,还要懂相应的资本运作。设计师其实是一个相对全面的人,因为只有懂得这些东西才能把项目做好。






4

在“三师”下乡的活动中,首先用专业知识下到乡村,支持乡村建设,专业知识对我们来说首先就是设计知识,再延伸出我们所掌握的其它各方面信息去为村民提供智力上的支持,第二个,如许副省长的一个比喻,士和绅,士是官,绅就是有一定财力的人,如果士绅能够达成共同的认识和价值观就最好,我们不是士也不是绅,算是读书人,扮演一个读书人的角色,通过我们专业读书人的角度,对乡村做出我们的贡献。






5

“三师”下乡的意义很大,因为首先在中国,我们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实在太快了,在取得这么好的的成绩的同时也有很多东西让人很痛心,比如现在很多城市千城一面,看上去都差不多,我们作为建设者和设计师觉得比较比较遗憾。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国家,也是一个多民族、多风格的国家,不说每一座城市,就连每座乡村都有它承载的不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在里面,所以在乡村活动中我们希望能够弥补遗憾,通过现在技术、设计、互联网手段作为基础,对每一条乡村花一些心思,把乡村的物质载体和精神载体挖掘出来,让它有一定独特性,如果“三师”下乡能做到这一点就是有意义的。这其实不代表封建守旧,对于建筑这一种载体,通过我们的专业知识把乡村里的一些建筑载体延续下来,这个载体就承载着历史、生活方式,乡愁,乡村的情怀,我认为这是我们“三师”下乡很重要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