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项目
按业务划分
城市规划
建筑设计
工程造价及咨询
建筑产业化研究及设计
BIM设计及咨询
预制构件研发及生产制造
施工建设
项目管理
按产品线划分
城市更新与综合体
办公及产业园
文化与公共基础设施
教育建筑
医疗建筑
居住建筑
工业化建筑
资讯
最新报道
视频
公益
招聘
投资者关系
关于
集团简介
集团成员
全产业链
领导团队
集团荣誉
合作伙伴
联系我们
CAN
CN
|
EN
C·WORK ▎深圳外国语学校宝安学校:解题高密度下超大型校园
2021-07-15 作者: 华阳国际编辑部
深圳宝安区,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轴心,近年来人口快速增长,学位紧缺,同时非常缺乏名校资源。
深圳四大名校之一的深圳外国语学校的加入,使得宝安迎来“南有宝中,北有深外”的双擎格局。
项目区位
2019年开始,深圳外国语学校宝安学校项目,让我们得以从城市视角研究高密度背景下学校建设问题,并付诸实践,目前项目即将竣工,并预计于今年9月开学。
01
共享校园
两所学校合二为一,互联互通
项目用地被一条社区道路分为两个地块,最初的规划中,北侧为66班九年制学校,南侧为36班小学,两所学校互相独立。
场地周边
资源共享
两所学校相邻而教学质量必有优劣之分,可能埋下教育资源失衡的隐患。经过一系列努力,与政府各部门统一思想后,项目创造性地在规划上将两个地块合并为一所学校,确保对周边市民的公平公正。
建筑效果
共享跨街平台
两所学校合并形成了深圳规模最大的九年一贯制学校单一校区。根据规划条件,这所“航母”学校被道路划分为两块。两个学校地块相邻的规划条件也导致周边交通压力剧增,可以预见未来市民在这条路的通行必然困难重重。
建筑设计通过打通地下、空中两个维度的联系,使校园在不影响城市道路的情况下成为一个整体。而这两个层面的互联互通,是建立在多次的沟通后,相关部门做出让步,将土地分层出让才得以实现的结果。
校园轴侧
学校地下二层完全打通,两个地块之间设置位于二层的跨街平台,形成贯通南北的共享活动平台,城市道路在平台下方穿过,互不影响。
平台结合两侧学校的庭院形成双十字轴,构建校园的双活力核心,从而完成两个地块的空间呼应。
规划初衷也在于鼓励师生自发组织活动和交流,并让这些活动在城市视角可见,让校园和城市产生对话。
双十字轴+活力核心
规划生成过程
功能布置
跨街平台
共享资源中心
九年制学校里学生年龄差异太大,却也是土地和学位资源紧张背景下的必然选择。设计通过创造性地将图书馆、活动室等功能合并为资源中心,布置于中小学之间,在达到资源共享的同时,也使得中学和小学空间巧妙划分。
资源中心
图书馆室内
共享体育场地
两个相邻学校地块的规划设计,是否要分别按照标准设置运动设施?这是本项目中一个经过多次讨论和博弈的焦点问题。最终设计采取了在统一校园的前提下,两个地块分别有所侧重的思路。
校园设计中,占地规模最大的就是室外操场,如何解决两个操场占据的巨大地面空间,也是高密度背景下的重要一步。
方案在北侧地块布置300m运动场和综合体育馆,300m运动场日常供中学生使用,重大活动时可全校共享,综合体育馆内设架空篮球馆和室内羽毛球馆。
中学运动场
体育馆剖面
在科学、公平地安排使用时间的前提下,明显提升整个校区体育设施的水平,同时充分发挥土地利用效益。
风雨操场
羽毛球馆
南侧地块建筑规划形态为一个巨型四合院,200m运动场布置于其中。而这一创造性设计的初衷也是让运动场摆脱单纯的运动属性,形成有向心性和仪式感的综合活动空间,可以容纳大型集会、表演、展览等活动,在运动场下方设置室内综合体育馆,供小学部使用。
小学运动场
小学综合体育馆
两个地块都配置了远超标准的体育活动场馆,为将来学生的使用和学校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02
垂直校园
高密度下,巨型体量的竖向延伸
项目作为宝安区重点城市更新项目,高密度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常规九年制学校最多72班,而本项目则是102班的“巨无霸”体量、占地仅44850㎡。
设计策略希望在局促场地内,在垂直方向延伸突围,以期达到空间多样化和土地效益最大化。
首层架空
方案首先将除东北侧图书馆之外的建筑首层整体抬高,形成开阔连续的地面空间。即使刮风下雨,学生们仍可以进行户外活动,在高密度的条件下也不失却对师生公共生活需求的尊重。
小学部教学楼剖面
初中部资源中心剖面
地下空间开发
同时,设计将部分礼堂、体育馆、专业教室等辅助功能调整至地下,从而在有限的用地内最大化教学空间。并结合下沉庭院的设计,让阳光和空气自然引入地下,保证地下空间品质。
架空活动空间
负一层环廊
03
活力校园
教育产品迭代,探索空间丰富形态
孩子是天生的探索家,他们喜欢在空间中自在游戏,来建构对世界的认知。传统学校由固化的格子间和狭长走廊组成,本次设计试图通过空间形态的变化来呈现学校活力属性。
“鲁班锁”庭院
小学地块的庭院,结合“鲁班锁”概念,以现代手法演绎中国传统文化,同时各层的挑空设计也丰富了走廊空间。
小学庭院俯视图
小学庭院效果
内退台设计
与架空层相连的内退台设计,打破建筑封闭感的同时,将活动空间融入各个使用楼层,让课间活动自由、放松,不再受限于局促的走廊空间。
退台远景
退台近景
04
社区
校园
关注邻里关系,让校园融入社区记忆
项目以102班的形态占据社区核心位置,从体量上已形成一种压力,遑论上下学时刻,接送问题对社区交通、普通居民生活休闲可能带来的困扰。我们认为学校应成为社区的积极因素,成为激发社区居民的活力核心。
跨街平台下的休闲空间
设计有效利用二层跨街平台,并通过首层临街空间的合理避让,为等候接送的家长提供遮风挡雨的休闲空间,同时消除传统大体量校园为社区带来的封闭感。
平台下街景
两套交通体系
建筑师并未一味强调两个学校的连通呼应,而忽视上下学高峰时段复杂人群可能带来的交通负担。
设计将两侧学校入口分别对向不同的道路,在平面上组织两套流线,并在多个方向设置接送区域,减轻校方的管理负担,确保“巨无霸”学校动线组织的清晰与高效。
交通流线分析
柔和的城市界面
理想的校园和城市的边界,应该是柔和的,是一个向社会打开的窗口。于是,设计将操场置于两条道路的交界处,让活动成为城市风景的一部分,吸引周边的居民驻足观看。
室外运动场
同时,连续的多层次廊道、交错楼梯,结合层层平台,形成虚实结合的建筑立面,打破教学楼规整节奏,穿行在教学楼中的师生成为城市背景,让立面表情更为丰富,也向社区呈现开朗向外、欢迎融合的气质。
立面生成
建筑立面效果
立面局部效果
改革、创新一直被称为深圳城市的灵魂,教育模式的变革需要更多基于研究的设计能力。
作为时代的亲历者,华阳国际坚持以设计为城市把脉,从教育模式的发展和孩子的需求出发,有针对性展开设计,通过产品体系的不断迭代回答城市问题,让城市里的校园更具活力、创新力。
丨 建筑在建过程 丨
项目档案
项目名称:深圳外国语学校宝安学校
项目类型:教育建筑
项目地点:深圳,宝安
学校规模:102 班
用地面积:44,850.00m²
总建筑面积:107,391.00m²
设计时间:2019-2020
设计单位:华阳国际设计集团
服务范围:设计总包
建设单位:深圳市宝安区教育局(九年一贯制学校)/ 深圳市宝安区新桥街道办事处(小学)
建筑的眼睛 ▎承翰水围城市更新,跨越600年的未来城市剧场
Dream Office 不完全漫游
最新新闻
第六立面,重塑屋顶生活场……
2025-08-01 作者: 华阳国际编辑部
华阳国际储倩当选深圳市总商会副会长
2025-08-01 作者: 华阳国际编辑部
华阳再创佳绩!30项广东省优秀工程勘察设计成果
2025-08-01 作者: 华阳国际编辑部
合肥万象城Foodie Sky,从废弃屋顶到云端绿洲
2025-07-25 作者: 华阳国际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