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落实海南自贸区建设,稳步推进封关运作,响应“一线放开、二线管住”政策要求,作为自贸区与内地之间的衔接边界,二线口岸的规划建设尤为重要。
在此背景下,华阳国际承担“二线口岸”货物集中查验场所设计,立足政策使命与功能需求,以创新设计赋能口岸高效通关。
01 缘起
琼州海峡的黄金纽带
与常规口岸不同,为更高效承担全岛绝大部分往内地的货运物流,海口将新海港和南港的货运查验任务功能前置,集中建设海口新海港和南港“二线口岸”(货运)集中查验场所建设项目及海南综合型寄递物流监管中心建设项目(以下简称“二线口岸查验所项目”),项目通过“物流+监管”双核驱动,集约化布局20万+平方米查验场地,高效完成对货运及寄递物流的查验及监管服务。
设计团队针对货运场景特性重构空间逻辑:不同于客运口岸的行人尺度,项目通过超尺度货运流线设计和持续优化,高效保障货车和货物的单向快速通行与查验。



同时考虑台风季韧性设计,提前规划蓄车场地等应急方案。在满足口岸全天候运营需求的同时,以参数化设计实现琼岛地域文化元素与现代工程美学的有机融合。


02 空间
从弹性预留到立体跃迁
为满足货物快速安检需求,建筑采用立体垂直布局:二层布置货物运输集中查验中心打造快速检验区,离岛货车(包括邮快件)完成查验后由封闭的附属专用快速通道到达港区登船离岛;首层集中设置邮快件处理场所及查验仓库形成分拣检验区,重点查验、抽检不合格车辆到达首层进行进一步查验等处理。通过上下分层实现"快慢分流",避免流线交叉拥堵,提升整体运行效率。




设计突破传统平面模式,考虑复合功能空间的弹性发展:通过首层疏导通道保障基本作业、屋顶整合场地形成弹性查验场地、立体叠加预留发展用地三个阶段打造垂直弹性生长体系,既能满足当前货车的通关需求,又为未来发展储备了临时蓄车功能区,以备应对未来极端天气及日益增长的通关压力。
03 尾奏
白浪与骑楼的美学共生
设计深度回应热带海岛气候特征,将遮阴避雨功能与在地文化转译融合:首层延续海口骑楼街廊的空间风格,通过连续拱廊形成光影交织的物流通道;二层轻盈的膜结构顶棚以海口市花三角梅形态为原型,纯白曲面既遮蔽烈日暴雨,又以海浪般的柔美曲线重塑口岸建筑表情。



结构体系呈现"上轻下重"的智慧平衡:底层厚重拱廊承担主要荷载,顶部张拉膜展现技术轻盈感,二者通过抗震支座柔性连接。针对超大超长超高尺度建筑空间挑战,创新采用"分区消防+虹吸排水"复合系统,应对极端天气排水和板下消防难题,确保极端情况下的疏散安全。

-
在未来,华阳将持续探索关于功能与美学、技术与人文的双向平衡,为城市建设打造兼具国际视野与地域特色的时代坐标。
项目档案:
项目名称:海口新海港和南港“二线口岸”(货运)集中查验场所及海南综合型寄递物流监管中心建设项目
项目类型:交通建筑
项目地点:海南,海口
用地面积:526,908.314m²
总建筑面积:查验场所:233,740m²;物流监管中心:81,520㎡
设计时间:2021-2023年
竣工时间:2024年
建设单位:海口综合保税区管理委员会
设计单位:华阳国际设计集团
方案:李伟、张胜、蔡国柱、姜宇、张竞元、王鑫、胡镇康、何志盼、杨佳明、孟祥茹
建筑:吕柱、秦晶、张胜强、燕立欢、吴凡、刘晓秋、王丙全、李利、朱行政、符传发、符策康
总图:李德真
结构:陈诗学、李文斌、张凡、刘乐、林奋、林培桐、龙丹阳
给排水:梁建浩、谢军、林嘉茜、李树标、王登、高杨、李龙波
暖通:李春艳、颜福康、何志城、赵磊、卢建文、黄帮义
电气:宫德茗、何树海、张凯、孙海荣
智能化:张定云、胡静云
室内:马旭、王忱、林浩亮
景观:林国梁、易培锋、李小波、江吕、叶向前
建筑摄影:曾天培